第三届全球汽车论坛正式拉开帷幕。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共设置了20余场各类论坛,全球著名车商云集,
共同探讨汽车行业的发展。
车市变化
前7月中国汽车产销增速明显放缓,但进出口却呈现出较快增长
车企调整
行业兼并重组内生动力在增强,未来国内汽车产业格局调整将进一步加快
未来汽车
输入目的地后,汽车自动驾驶,选择最安全、快捷的路线到达目的地
昨日上午,第三届全球汽车论坛正式拉开帷幕。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共设置了20余场各类论坛,以全
体会议、专题讨论、主题讨论、圆桌会议、头脑风暴等形式,围绕全球汽车行业新的发展机制、技术线路
以及新的营销模式,细致探讨中国市场和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以及全球汽车业普遍关注的“本土化”议题
。
在以“寰球同此凉热——大变革、大转型、新思维”为主题的首场全体会议中,来自东风、日产、丰
田、北汽等全球四大汽车品牌厂商的负责人,激烈探讨了中国汽车产业步入“微增长”的重要历史关口,
中国如何实现从生产大国到创新强国的跨越。
行业变局
微增长加速行业兼并重组
“我国80%的车辆集中在中东部不到30%的国土上,北京的千人汽车保有量达到230辆、深圳为190辆、
杭州为175辆、广州为149辆,大大超过130辆的世界平均水平,北京四环以内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了纽约
、巴黎。”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朱福寿介绍的一组数据,敲响了中国车市微增长的警钟。
中国车市微增长,自主品牌受到冲击最大。“今年以来自主品牌乘用车和商用车双双负增长。”朱福
寿表示,微增长还使得汽车行业两极分化明显,排名前三的汽车集团增长超出行业平均,而基础薄弱、竞
争力不强的企业经营困难。行业兼并重组内生动力在增强,未来国内汽车产业格局调整将进一步加快。
朱福寿也希望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微增长对于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发展质量、优化发展模式等方
面均能产生正面效应。”
合资创新
寻求外方企业技术共享
“随着中方企业实力的提升,我们非常有必要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合资模式进行创新。”北汽股份副总
裁毛海表示,过去的合资合作主要靠外方单项技术、产品、资金输入,如今中方有越来越多的资源可以跟
合资外方在条件成熟时在股东层面寻求更广、更深入的合作,谋求向双方在集团层面实现产权共享、技术
共享和品牌共享方式的转变。
他建议,双方可进行产权共享、相互持股,将为两者联合开发共享知识产权等模式奠定制度基础,更
好确保利益共享。在技术领域,外方可以有条件地出让一部分技术资源,让中方以此为基础开发中国品牌
的产品和技术,双方还可进行联合技术研发,分担研发成本,实现技术共享、品牌共享。
问诊
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支陆逊:
“走出去”阻力来自内部
以上汽在英国生产名爵、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代表,不少中国公司期望打入海外市场。在昨日上午举办
的“走出国门:如何走出去并且走进去?”主题研讨会上,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支陆逊表示,
“走出去”更重要的阻力、困难还是在自己内部。
支陆逊解释说,因为我们的汽车企业出口战略规划欠缺,很多企业简单地把有订单当成有市场,根本
不做前期市场调研。“日本1980年在美国建厂时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做前期可行性调研,而我们现在不是
,我们是只要有订单,马上就出口。”他用故事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支陆逊表示,中国大部分企业对出口产品的研发投入都很有限,现在的出口很大程度上是在拼价格,
搞低价竞争。企业对目标市场产品适应性的改进也很不足,
甚至导致很多产品质量事故。很多企业根本没有建立售后服务网络,都是依赖进口商负责。
“因此,企业在出口方面做到‘走出去’和‘走进去’,要有清晰、科学、明确的出口战略规划,同
时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在产品适应市场、构建营销服务网络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支陆逊说。
分析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
本届全球汽车论坛以“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为主题,这与2010年首届全球汽车论坛的主题
是一模一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对此却有自己的理解。
“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已有了明显的差异。”王侠说,2010年全球汽车销售整体增长,中国保持了全球
汽车第一大产销大国的地位。但从去年开始,中国汽车结束高速增长,世界主要市场汽车产销量的变化,
影响着各大公司在全球投资重点的转移。“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全球的汽
车零部件产业链随之逐渐向中国转移,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已参与到跨国公司新车型的同步开发中,中国
不仅已成为世界汽车制造的中心,正经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过程。”王侠说。
展望
清华大学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宋健:
汽车自动驾驶可以减少车祸
“未来,汽车技术将朝着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和更加舒适的方向发展。汽车自动驾驶将是安全性
发展的终极阶段。”昨日,在全球汽车论坛汽车工业技术路线图研讨会上,清华大学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
宋健描绘了未来的汽车。
“上了汽车,输入目的地后,汽车自动进入自动驾驶,选择最安全、快捷的路线到达目的地,这是汽
车安全性发展的终极阶段。”宋健解释说,这其实是构想中的智能汽车,配备了类似飞机上的自动驾驶系
统,汽车自动驾驶能够避免人工驾驶可能产生的失误,变成了更为安全的汽车。而智能汽车门禁系统、汽
车内温度自动调节等,将成为舒适型汽车的发展方向。
汽车上安装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后,能够使汽车感知行驶环境变化,预测到有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提
醒驾驶员去规避这样的一些危险。宋健表示,这种增强主动安全技术的方法将是大的发展方向。主动观察
危险因素后,也可时刻“提醒”安全带,安全气囊等被动的安全装置,预先发挥作用,更加及时恰当的进
行安全保护。
“混合动力汽车可在燃油汽车节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节能50%。”宋健表示,混合动力技术通过降低发
动机油耗、回收燃油汽车刹车的能量和避免怠速停机,能够大大降低燃油消耗,最多可以达到60%。但电
池和电机在实际工作中无法100%的高效运转,因此宋健表示,按照目前的技术,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在燃油
汽车节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节能50%,这将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技术。
聚焦
德国著名汽车杂志主编:
中国汽车业可居世界前15位
“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呈跳跃性发展的态势,在世界范围内来看,中国的汽车行业可以在世界的前
15位左右。”在昨日举行的全球汽车论坛现场,来自德国 AutomobilProduktion 杂志的主编Bettina
Mayer在接受华西都市记者专访时表示,德国优质汽车的性能可靠,但昂贵的价格却面临着大部分工薪阶
层的人买不起汽车的尴尬。如果中国汽车制造的速度和德国汽车的质量有效融合,那么我们也能在短时间
内能够生产出质量好、价格便宜的汽车。
目前,长城汽车已经在罗马利亚建立了它海外的第一家工厂。Bettina Mayer说,到目前为止,长城
在欧洲是走比较低端的路线,他们仅仅在东罗马尼亚、波兰等国销售汽车,但她相信在将来,长城汽车将
会很快地提升。此外,她还认为,奇瑞公司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国际化品牌。
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汽车杂志副主编:
很多欧洲人不了解中国汽车
英国汽车在中国随处可见,中国汽车在英国的认知度如何呢?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汽车杂志——英国《
AUTOCAR》的副主编Hilton Holloway介绍,很多欧洲人还不太了解中国的汽车品牌。
Hilton Holloway说,不是欧洲不买中国的汽车,而是很多欧洲人还不太了解中国的汽车品牌。“许
多中国的汽车品牌都主要面向国内,在国外鲜为人知,比如东风或者长城汽车,我们在英国就没听过。”
但实际上,在欧洲,大家对中国的汽车市场开始变得非常感兴趣,大家也在谈论中国市场以及汽车行
业的发展速度。“我们关注中国市场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也开始在中国市场上销售汽车,如捷豹、路虎
等,因此人们对在中国市场建立联系也非常感兴趣。”